「默照禪修持法」
- 靜坐 放鬆,看著你的心…… 文/聖嚴法師
你常聽說靜坐很好,可以安定身心,但怎麼坐卻不甚了了?
今天,請來一代禪宗大師聖嚴法師,教你正確的打坐及禪修法「默照禪」,
這是法師 6 年閉關所修,也是他在禪七指導學生所用的法門,
大師教你打坐,非常殊勝難得。
一、方法:
- May 11 Thu 2017 04:31
靜坐後入睡靈魂出竅?
- May 10 Wed 2017 22:31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離了世間不會有煩惱,也不需要佛法了,所以,這句話的真正意義在指出:
佛法,是有立論的方法、而且是可被實行的,如果脫離世間覺去談,那只是玄談、空談
那麼,所謂的禪修,不管您在順境、逆境都能有實際的方法、修養而讓自已不起貪、瞋、痴
才不會發生「躲在深山平靜得像大師,到了菜市場吵架像白痴」這種情境
- May 09 Tue 2017 01:57
學習佛法的前題?
大般涅槃經四依法 【依法不依人】 大般涅槃經卷第六 依法者。即是 【如來大般涅槃】一切佛法 即是【法性】 是【法性者】即是如來。是故【如來常住不變】。 若復有言【如來無常】。是人【不知不見法性】。若不知見 是法性者 不應依止。 依法 即是 依佛性 一切法 皆是佛性所現法 不知佛性作用 這類說法人 不可依止 【依義不依語】 大般涅槃經卷第六 何等語言 所不應依。所謂【諸論綺飾文辭】 如佛所說 無量諸經 【貪求無厭 多姦諛諂 詐現親附 現相求利 經理白衣 為其執役】 又復唱言。【佛聽比丘 畜諸奴婢 不淨之物 金銀珍寶 穀米倉庫 牛羊象馬 販賣求利】【於飢饉世 憐愍子故 聽諸比丘 儲貯陳宿 手自作食 不受而噉】如是等語 所不應依。 不知戒律 貪求無厭 現相求利 經理白衣 為其執役 顛倒說 如來允許比丘 畜諸不淨 金銀珍寶 販賣求利這類說法人 不可依止 【依智不依識】 大般涅槃經卷第六 若知如來 即是【法身】 如是真智 所應依止。 見 如來方便之身。言是【陰界諸入所攝 食所長養】 亦不應依。 是故知 識 不可依止。【若復有人 作是說者 及其經書 亦不應依】 不知 如來是法身 念佛 以色見佛 或自稱是佛這類說法人 不可依止 【依了義經 不依不了義經】 大般涅槃經卷第六 不了義經者。謂【聲聞乘】。聞佛如來 深密藏處 悉生疑怪。不知是藏 出大智海。猶如嬰兒 無所別知。是則名為 【不了義】也 了義者名為菩薩 真實智慧 隨於【自心】。無礙大智 猶如大人 無所不知。是名【了義】。 又聲聞乘 名【 不了義】無上大乘 乃名 【了義】 若言如來 無常變易 名【不了義】若言如來 常住不變 是名【了義】 聲聞所說 應證知者 名【不了義】菩薩所說 應證知者 名為【了義】 若言如來 食所長養 是【不了義】若言常住 不變易者 是名【了義】 若言如來 入於涅槃 如薪盡火滅 名【不了義】 。若言如來 入法性者 是名【了義】。 【聲聞乘法 則不應依】何以故。如來為欲 度眾生故。以方便力 說聲聞乘。猶如長者 教子半字。 善男子。聲聞乘者 猶如初耕 未得果實。如是名為【不了義】也。是故【不應依聲聞乘】。 【大乘之法 則應依止】何以故。如來為欲 度眾生故。以方便力 說於大乘是故應依 是名【了義】。 應依大乘了義說不應依聲聞乘法 【四依法 總結】 大般涅槃經卷第六 法者 即是【法性】義者 即是【如來常住不變】智者 了知【一切眾生 悉有佛性】了義者 【了達一切大乘經典】 前三【佛性】後一【大乘經】這就是大涅盤經 略說四依法
2015-07-13 09:53:33 補充:
學習佛法的前題?
=================
末法不覺法空 與經相違 與律相悖
無佛說成佛 無菩薩說菩薩